西華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科學考察團隊近日在四川涼山州西昌市開展地理考察時,在瀘山一處裸露的岩層面上,發現多個恐龍足跡化石。經初步判斷,此處恐龍活動時代應在距今1.25億至1.45億年,處於早白堊紀。這些化石成為了解恐龍生活習性和行為方式的重要線索。
最新研究顛覆了恐龍起源的傳統認知,指出這些史前巨獸的祖先可能來自今日的撒哈拉沙漠和亞馬遜雨林地區。這項由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合作的研究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
蜥腳類恐龍通常身形龐大,有很長的頸和尾,粗壯的四肢支撐著如酒桶般的身軀。而在西藏昌都市凍多村,我國科學家新發現了一批侏羅紀中期的蜥腳類恐龍足跡化石,其足跡尺寸最小僅8.8厘米。
看來日本還真的有一群深愛著恐龍的鐵粉,愛到想在大學裡面成立「恐龍系」,讓人不禁懷疑,頗具有匠人精神的日本人,是否真的遲早有一天會把電影「侏羅紀公園」裡面的劇情,經過科學化研究與AI的幫忙,真正實踐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據《讀賣新聞》新聞報導,福井縣立大學宣布,將於2025年4月開設全國首個以恐龍研究為核心的學系:「恐龍系」。
不少孩子都是恐龍迷,早前香港歷史上首個恐龍化石出土,於香港赤洲島發現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化石,這個消息對一眾小小恐龍迷興奮不已。各位恐龍迷要留意,今年1月,同屬中生代的四川恐龍已抵港,與一班大小恐龍迷見面,想一睹香港史上種類最全、最多、最 ...
【本報訊】位於香港東北水域的赤洲去年發現恐龍化石,一度在全城掀起熱話。不過,香港中文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高級講師譚佩玉表示,現時香港的課程中只有極少數內容提及地質及古生物學,希望是次發現恐龍化石,能夠鼓勵香港增加更多地質和古生物學的科普課程。她又說地 ...
新年新氣象,暴龍換新裝!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今年再度攜手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院,為館內的「機械暴龍」打造全新造型。這次的設計結合了博物館的官方粉絲專頁,開放觀眾票選,最終由「潛水裝」設計勝出,這次的變裝不僅讓暴龍化身潛水員,還讓親子恐龍變成了潛水員和 ...
高雄的恐龍迷集合啦!統一時代百貨高雄店時代廣場打造了一個恐龍主題戶外樂園。 統一時代高雄店 恐龍遊樂園 恐龍遊樂園以恐龍模型打造八座主題遊樂設施,包括旋轉暴龍、翼手龍飛機、三角龍火車、恐龍咖啡杯及蒼龍海盜船等。
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一項顛覆性的化石發現正在改寫恐龍歷史!美國 ...
位於香港東北水域的赤洲去年發現恐龍化石,一度在全城掀起了熱話。不過,香港中文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高級講師譚佩玉表示,現時香港的課程中只有極少數提及地質及古生物學,希望是次發現恐龍化石,能夠鼓勵香港增加更多地質和古生物學的科普課程。她又說地質科學普及是非常重要,令人正確理解眼前所見的現象之餘,還能幫助人們認識未見的科學現象。
為有效抑制外來物種綠鬣蜥對台灣生態及農業造成的危害,農業部於今(23)日召開綠鬣蜥防治應變小組首次跨部會會議,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採取多方措施。此計畫將於今年第一季成立14支專業移除團隊,並訓練逾1100名民眾加入移除行列,同時利用科技手段強化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