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系的建构来说,弗洛姆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靠着对《44手稿》马克思“异化”概念的一种非辩证法理解建立起来的。 对于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的恢复,仅从哲学水准上来说又倒退回了费尔巴哈的水平。
多年后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读到多处引用《为自己的人》中的话,感觉很多共鸣,作者也是弗洛姆,找这本书时却找到了这本《爱的艺术》。 (后才知《为自己的人》又作《自我的追寻》,在《爱的艺术》之后网购了此书,只一直未开读)。
2023年11月10日 ·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 ...
弗洛姆是倾向于站在西方的视角看东方,可以从他和铃木大拙著的《精神分析与禅里面》对比出来。 而荣格是很追求东西方精神语言的结合,可以去看一下荣格对易经的解析,他的学说层次非常强,对于我们一些没有完善东西方知识储备的人来说就要了亲命。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国犹太人。 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艾瑞克·弗洛姆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
从旅行一开始就带了三本书,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就是其中一本。之前在公号分享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但读毕的《论不服从》并未写成读书笔记,因为《论不服从》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书,而是论文册子,之中只有一篇文章最为切合主题。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一开篇就提出本书要解决一个问题,人在天生渴望自由之外,是否也有一种天生的臣服愿望?这种臣服中是否隐含着满足?其本质如何?一路下来,弗洛姆提到了三种逃避自由的机制,权威主义,破坏欲和机械趋同。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
弗洛姆的《占有还是存在》这本书并不长,也算是比较好读,没有特别艰难晦涩。占有还是存在的概念很早之前就在课上听老师讲过了,这次是第一次完整的看完有关这一概念的论著。弗洛姆的论述由浅及深,逻辑性很强,读完之后还是有很多感悟的。